手術機器人技術起源于工業機器人,而從近二十年發展來看,人們很快并較為全面的找到手術機器人下一個應用場景——骨科,典型的如脊柱內固定,于是脊柱手術機器人應運而生。

從工作流程來看,脊柱手術機器人主要技術路線可分為兩種:一種是術前規劃(基于術前CT)+術中二維影像;另一種是術中規劃(直接基于術中三維影像)。

術中三維成像

術中三維成像


使用二維影像的機器人脊柱手術,需要用到二維C形臂X射線機、醫生工作站、導航定位和脊柱手術機器人等設備。

大致流程如下:

首先,術前進行CT掃描,獲得患者手術區域的三維影像,然后進行分割、三維重建,獲得虛擬的3D椎體,對3D椎體圖像進行分割。

接著,醫生在術前可以在三維椎體圖像上進行手術規劃,完成術前手術規劃;在術中使用C臂對患者椎體進行二維透視,獲得二維影像,通過圖形配準算法將術中二維透視圖與術前的CT三維圖像進行匹配,一般需要從不同角度完成兩張二維X光片對三維CT圖像的配準,從而達到術前手術規劃與患者手術位置的精確配準。

之后通過導航實時跟蹤、機械臂自動定位和執行手術操作(醫生徒手或機器人自動執行手術操作),完成手術。

而使用三維影像的機器人脊柱手術技術路線則不依賴術前的CT掃描,它是在術中通過三維C臂或者O型臂掃描患者手術區域,完成機械臂和患者手術位置以及導航設備空間坐標系的配準,之后進行術中的手術規劃,通過導航引導執行機械臂輔助定位、醫生根據定位和方向執行手術操作,通過導航系統驗證植入物位置,從而完成手術操作。

由此可見,脊柱手術機器人二維和三維的區別,主要體現在手術流程的復雜度和臨床圖像的清晰度等方面。

脊柱手術機器人一體化自適應配準技術

目前國內三維脊柱手術機器人的后起之秀以普愛醫療為代表,其是行業內為數不多掌握了C形臂術中三維成像技術的廠家,也是“脊柱手術機器人+平板三維C形臂”全流程解決方案的國內開創者。該方案采用一體化自適應配準技術,把標尺(即標定靶)安裝在C形臂上,通過將實時采集的運動軌跡和預設的軌跡進行追蹤和匹配,在不受圖像質量的限制下,自動地完成注冊和配準步驟。其優勢是臨床精度高,可達亞毫米級(0.7mm),且精度不受圖像質量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