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科手術機器人是推動精準、微創手術發展和普及的智能化設備,它能夠從視覺、觸覺和聽覺上為醫生決策和操作提供充分的支持,擴展醫生的操作技能,有效提高手術診斷與評估、靶點定位、精密操作和手術的質量。

椎弓根螺釘廣泛用于治療脊柱疾病,而進釘技術是手術成功的關鍵,不同的個體、不同疾病畸形、不同節段椎弓根存在形態學差異,若是脊柱螺釘的位置出現偏差或者移位,可能導致患者手術失敗,癥狀加重,甚至癱瘓,死亡等嚴重后果。因此導航機器人輔助脊柱手術應運而生,下面用臨床數據來說明機器人輔助置釘與徒手置釘的區別。

導航機器人輔助置釘

導航機器人輔助置釘

研究人員選取了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進行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(TLIF)治療的的100名患者,均分成機器人輔助置釘的RA組和傳統開放式影像設備引導下徒手置釘的FG組。入組患者均為透視片診斷為腰椎退行性病變,且進行不低于6個月的保守治療后,癥狀沒有減輕。醫師對兩種術式充分介紹后,患者自由選擇手術方式。手術由2名醫師完成,每位醫師獨立完成RA組和FG組各25例手術。

基于術后CT,對FJV評級,椎弓根螺釘與近端平面關節的距離,頂部螺釘(每位患者有2顆頂部螺釘)在椎弓根內的準確率3項指標做了評估。研究對患者信息,圍手術期結果和射線暴露時間也進行了記錄和比較。圍手術期結果包括手術時間,術中失血量,術后住院日,翻修手術。

注:FJV評級根據Babu等學者提出的方法進行評估,0級為無侵犯;1級位椎弓根螺釘釘桿和/或釘頭與平面關節間距不足1mm,沒有明顯的關節侵犯;2級為螺釘接觸了平面關節;3級為椎弓根螺釘穿過了關節表面。

結果:平面關節侵犯率和評級:RA組的100顆頂部螺釘,有4顆侵犯了近端的平面關節,而FG組的100顆螺釘中有26顆(P=0.000)。FJV螺釘評分,RA組分別有3顆螺釘評分為1,1顆螺釘評分為2;FG組有26顆FJV螺釘,17顆螺釘評分為1,6顆螺釘評分為2,3顆螺釘評分為3。FG組的FJV螺釘顯著多于RA組(P=0.000)。從整體的侵犯級別來看,RA組與FG組有顯著的統計學顯著差異(0.05 VS 0.38,P=0.000)。在椎弓根螺釘與平面關節之間距離方面,RA組(4.16±2.60mm)顯著高于FG組(1.92±1.55mm),(P=0.000)。

椎弓根螺釘準確率:RA組螺釘位置優秀率顯著高于FG組(85% VS 71%,P=0.017)。

射線暴露時間:FG組顯著高于RA組(30.3 ± 11.3 VS 65.3 ± 28.3 μSv; P = 0.000)。

手術時間:RA組顯著多于FG組(184.7 ± 54.3 VS 117.8 ± 36.9 min; P = 0.000)

失血量:FG組顯著多于RA組(171.6 ± 123.1 mL VS 362.0 ± 356.8 mL, P = 0.001)

術后住院日:RA組少于FG組(5.1±1.0天 VS 5.6±2.6天,P=0.157),但是沒有統計學差異。

翻修:因螺釘位置不良,FG組有一名患者術后持續放射狀疼痛,最終進行了翻修手術

結論:與傳統開放式術中影像設備輔助徒手手術相比,機器人輔助脊柱手術具有更少的近端平面關節侵犯,且距離平面關節更遠,椎弓根內螺釘準確率更高,射線暴露時間更短,失血量更少。


近日,一例“腰椎后路內固定+椎間融合術”在普愛醫療骨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成功進行,術中驗證14枚螺釘均位于椎弓根內,與術前設計的理想釘道相符,螺釘大小合適。相較于傳統手術需多次手動入釘定位,操作繁瑣,骨科手術機器人可實現多枚螺釘路徑一次性規劃,節省了規劃定位時間,簡化了手術操作步驟,置釘效率顯著提高。